近日,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2023年度工作会议暨2024年度战略研讨会召开。研究院全体PI、全职员工、北京大学相关实验室/中心成员、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行政老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此次会议作为研究院开局之年的首次年度工作会议及战略研讨会,充分展现了研究院2023年的基础建设进程,展现了研究院的高水平基础研究能力与应用技术创新潜力,展现了研究院高层次科研人才引聚培育工作成果。同时,会议为科研及行政管理人员提供了融合交流的机会,大家就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碰撞思维火花,为研究院基础建设工作建言献策,为研究院新一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支撑。

2023年度工作会议
“鲲鹏展翅凌万里,策马扬鞭自奋蹄”。建院元年,在全体科研及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研究院基础建设及科研成果丰硕,为研究院建设成为前沿生物技术领域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上午,2023年度工作会议拉开帷幕。研究院理事会理事长汤超院士致开幕词。汤超院士表示,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集体交流工作的机会,希望成都研究院延续北京大学学科交叉融合、乐于交流合作的氛围,大家作为一个集体,紧密团结、敞开胸怀、开放合作、成果共享。
研究院院长、生物分子智造研究中心主任来鲁华对研究院建设工作做总体报告,回顾了2023年研究院工作进展,包括管理运行机制建立、科研工作阶段性成果、组织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协同创新生态建设及大楼建设等,肯定了这些奠基性工作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展望了2024年的工作方向和目标。同时,感谢成都高新区和各政府相关部门、北京大学及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对研究院工作的支持与指导。
研究院8位PI分别做中心/平台/实验室工作报告,新入选的2位PI及1位项目PI分别做实验室建设计划及项目情况介绍。大家听取报告后踊跃提问,与PI们就各实验室学术及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年度工作会议报告
中心/平台/实验室/项目工作报告及展望
1 韩敬东做解码衰老研究中心工作报告
解码衰老研究中心主任韩敬东报告了2023年实验室建设进展及科研成果。
在对外展示交流方面,韩敬东分别在第十一届国际科技博览会和第四届衰老干预论坛展示了3D人脸建模衰老时钟技术成果并发表主题演讲,展示了课题组在人工智能赋能衰老评测和衰老干预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成果转化方面,韩敬东与广州瑞因细胞科技公司、美际小肤、上海时光派TIMEPIE、北京生命汇LIFE INFINITY以及全球天然产物行业领军企业莱茵生物等公司就3D人脸建模衰老时钟及抗衰老技术洽谈并展开深度合作。
2 王初做临床化学蛋白质组学实验室工作报告
化学生物学前沿交叉创新中心主任王初报告了2023年实验室的平台搭建和团队建设,回顾了实验室的重大科研项目进展,实验室已自主开发高通量superTOP-ABPP技术和高通量快速胞外囊泡提取方法,团队可利用胞外囊泡蛋白质组学进行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获得的分子标志物可实现不同病程的精准分型。同时王初也表明未来的发展规划是重大疾病的体液早筛和创新型药物靶点的发现。
3 伊成器做基因检测与编辑技术创新中心与高通量测序平台工作报告
基因检测与编辑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伊成器以传统产前诊断方法及现有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引入,展示了实验室关于5hmC可用于区分异常胎儿和胎儿性别的重要研究发现,目前已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展开样品收集合作,并通过训练人工智能大模型实现对染色体三体的孕早期无创产前筛查,通过训练人工智能大模型实现对染色体三体的孕早期无创产前筛查。未来,将聚焦RNA编辑新技术展开研究,努力实现专利自主、技术自主,解决大量生物医学需求。同时,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推进高通量测序平台的建设和完善。
4 林一瀚做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工作报告
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林一瀚在报告中表示,合成生物技术是生物药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2023年,实验室已完成新靶点发现,并完成逆转衰老和CAR-T改造的转化应用,已完成合成生物元件设计优化,并完成mRNA疫苗、抗体优化的转化应用,已完成合成生物元件靶向递送的技术创新,并完成膀胱癌治疗和组织修复。未来,将聚焦医美、溶瘤病毒、诱导系统、自适应肿瘤靶向和新型CAR-T等方面推进相关技术开发和动物实验工作。
5 胡家志做下一代高通量抗体筛选及应用平台工作报告
免疫治疗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胡家志介绍了下一代高通量抗体筛选及应用平台的建设情况。该平台通过无抗原纯化抗体筛选平台、双核酸抗体谱共测序平台“两条技术路线”实现高通量抗体筛选技术,并通过基于细胞的抗体生成系统和抗体进化系统实现细胞水平上抗体的生成和进化,用蝙蝠侠鼠和人员源抗体鼠来满足抗体的科研和临床的应用。胡家志还对细胞分选平台进行了介绍,致力于建立一个卓越的流式分选平台,为广大的科研人员提供全面的细胞流式分析与分选方案。
6 曾泽贤做免疫治疗技术创新中心与肿瘤免疫靶点与技术年度工作报告
肿瘤免疫基因组学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信息平台负责人曾泽贤介绍了肿瘤免疫发展的背景,目前双效特异性靶点Minipool靶点验证管线建立、CD8+T细胞体外编辑与杀伤性细胞因子检测管线建立,实验室多个靶点正在验证中(双效靶点*6,癌细胞靶点*9,T细胞靶点*4),并已经开展技术专利申请,预计将在2025年完成两个专利的申请及完善市场服务方案,未来将进一步对已有靶点和新的靶点进行评估并开展实验研究,搭建小鼠体内靶点验证平台和相关药物管线。
7 杨晓静做定量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汤超实验室工作报告
杨晓静代表汤超院士对定量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做年度工作报告。她表示,中心的愿景希望能够结合人工智能、定量生物学、临床医学和工程学解决来复杂疾病的代谢辅助治疗和保健问题。过去半年主要聚焦结直肠癌进行研究,首先构建了小鼠的原位模型,基于原位模型进行了多种代谢扰动,监测了癌症的发展,同时通过单细胞多组学结合模型分析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目前已经与北大第一医院合作开发抗体,与北大王忆平课题组及北大第一医院合作了微生物代谢扰动,两个专利均在申请中。
8 孙琦做生物分子智造研究中心/来鲁华实验室工作报告
孙琦代表来鲁华对生物分子智造研究中心做年度工作报告。她介绍了实验室目前建设情况,目前在持续推进生物分子智造平台的建设,同时计划把课题组前期发展的药物设计软件部署到成都。课题组的药物研发项目主要集中在无序蛋白的调控、代谢网络调控和蛋白质结构调控,可开发药物类型可涵盖小分子多肽和蛋白质。目前课题组正在与电子科技大学、皖南医学院和拓创生物科技等院外单位进行合作。同时,她还汇报了靶向无序蛋白药物研发项目推进情况,课题组基于目前技术的瓶颈问题,开发了无序蛋白药物设计平台,进行了靶向c-Myc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和靶向c-Myc的结合多肽研究,并表示希望以后可以与各个中心和实验室加强合作。
9 朱健做实验室建设计划及脂滴调控在疾病中的转化医学应用工作报告
新入选的PI朱健针对2024年实验室建设计划及脂滴调控在疾病中的转化医学应用做了工作报告。朱健课题组发现,脂滴表面蛋白PLIN2有望作为NAFLD的治疗靶点,GalNAc-siRNA技术为PLIN2靶点成药提供了解决方案。目前课题组正在开发靶向人源PLIN2的siRNA核酸药物并进行专利申请中。未来五年,希望能够完成PLIN2 siRNA核酸药物开发和临床前研究,开发能够高效、特异靶向肌肉、肾、胶质瘤的核酸药物递送方式、开发能够激活脂滴分解的小分子化合物,并评估相关临床应用前景。
10 何爱彬做实验室建设计划报告
新入选的PI何爱彬介绍了新一代液体表观活检技术,分别介绍了技术原理、技术路线、技术特点等,与现有技术产品相比,该技术仅需25微升血,比传统的10毫升大大降低,项目已与肿瘤医院三院等开展了合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1 刘志博做用于硼中子俘获治疗的含硼药物转化项目工作报告
新入选的项目PI刘志博针对“用于硼中子俘获治疗的含硼药物转化项目”做工作报告。刘志博介绍了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的治疗优势,而发展瓶颈是含硼药物,目前课题组正在从概念认证到价值认证,结合前期小分子和大分子含硼药物的基础发展新的BNCT平台技术,基于LNP的靶向机制研发新型含硼分子,致力于在三年内完成BNCT药物研发计划的独立运行,并启动临床批件申报,愿景是助力成都高新区建设BNCT产业高地。
最后,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欧阳颀院士做工作点评。欧阳颀院士高度肯定了研究院建设工作及实验室工作成果,表示研究院起点高、开局好,希望研究院科研人员转变过往“兴趣驱动”思维,追求以“问题驱动”为导向,持续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与科技应用成果转化工作。

年度工作会议大合影
2024年度战略研讨会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面对未来的重大挑战和机遇,研究院群策群力,共谋革新,为新一年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打开科技转化新格局指明战略方向。
下午,2024年度战略研讨会召开,研究院管理核心人员、各实验室负责人及新加入的PI和项目PI参会。在研究院前期建设和科研成果基础上,大家就研究院管理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及培育体系、公共技术平台及配套设施建设、科研创新项目及专利申请、AI+赋能生物医药产业等议题展开交流探讨,为后续具体规划及落地执行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为更好落实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提供了战略支撑。

年度战略研讨会召开
2024年新年联欢会
“筑梦欣逢新盛世,讴歌明日更峥嵘”。研究院的团队在以科技为笔,书写兴国新篇章的路上,一路高歌欢唱,携手共启新序章。
晚上,2024年新年联欢会举办。各位老师和小伙伴们都亮出自己的“登台好戏”,歌唱、歌伴舞、乐器独奏、网红青蛙互动秀……现场掌声和欢笑声连连,大家自发打开手机的“荧光棒”在台下挥舞喝彩。除精彩节目之外,还设置了游戏互动环节、“盲盒”幸运传递环节,让研究院的小伙伴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下来,增进彼此的情谊,为后续工作开展积蓄能量。

新年联欢会合影
2023年,见证了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的历史性诞生和跨越式成长。从0到1,从无到有,研究院在过去的9个月时间里,迅速聚集了一大批全国乃至世界顶尖的前沿生物技术科研人才队伍,吸引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立志投身祖国生物医药创新事业的潜力人才加入,大家全力以赴,凝心聚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研究院的建设、生物技术创新事业的发展共同交上了第一份答卷。
新的一年,研究院将继续肩负科研工作的使命,在北京大学、成都高新区及相关政府单位的支持和带领下,发扬奋勇争先、敢于拼搏的创新精神,延续学科交叉、融合交流的科研氛围,展现务实笃行、行稳致远的工作作风,加强科研攻关,加快攻克一批生物医药“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孵化一批高能级生物医药创新企业,为助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