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资讯 > > 交流合作 > > 正文

媒体报道 | 近300项北大创新成果与蓉企“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4日浏览次数:

近日,由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成都市科学技术局联合主办的“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科技成果对接北京大学专场活动在京举行,旨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的校院地协同创新发展。

B12C3

近300项北大创新成果现场发布

为创新成果转化“牵线搭桥”

“此次活动搭建了一个重要的产学研合作的交流桥梁,也给了我们企业‘挖宝’的机会。”爱斯特(成都)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绿色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学超在出发前便提前筛选出了两个重点关注的创新成果。

和王学超一样,100余位来自成都相关市级部门、各区(市)县及科创企业代表来到北大“找矿挖宝”。

CB08A

与此同时,北京大学也为此次专场活动提供了267项高质量科技成果和88个开放许可专利项目,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领域。

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重要来源,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头堡,也扮演着将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产业应用的关键角色。

现场,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来鲁华介绍了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的情况。今年4月,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正式运行,这是北京大学在全国唯一的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是市校携手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重要载体。

881C2

“研究院的设立运行为北京大学与成都搭建起了一座产学研政企合作交流的‘桥梁’,将更好地推动双方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上持续发力。”来鲁华说道。

此外,活动现场对北京大学开放专利许可相关政策进行了讲解,并发布了相关专利开放许可项目,还向现场的生物医药领域的蓉企代表介绍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近年来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

开放合作给创新成果转化“牵线搭桥”

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奔赴”

“从成都出发,2个多小时就到了……”28日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秦朗刚下门诊就踏上了来京的飞机,就为了能够赶上第二天北京大学专场活动。

94661

在秦朗看来,这次的活动是一个难得的前沿医学领域交流的机会。在北京怀柔科学城,成都“挖宝队”来到由北京大学牵头建设的“国之重器”——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进行了参观。“这类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到我们团队现阶段的研究,如果可以合作,将共同产出更多更好的基础研究突破性成果。”

而在会场内,成都圆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面向北京大学的创新团队进行企业路演,并发布了新食品原料的生物利用度及临床研究、蛋白质糖的开发和应用等5项技术创新需求。

“从最基础的原理到实际应用场景,北大创新团队的研究都非常全面和深入,给人一种扎实的感觉。”在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李鹏婧看来,科技型企业需要找到与自己相契合的创新项目团队,以市场需求引导基础研究,这样的项目可以避免企业在产品研发上走弯路。

C921F

“我们通过需求发布的方式,让创新一线的科学家了解市场的需求,实现精准对接。便可以快速将产品落地,实现成果转化的同时,还创造了商业价值。”李鹏婧告诉记者。

北京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在北京大学举行的“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就是成都在推动开放合作方面的生动实践。

“牵手”北大成效显著

成都校地合作不断深入

成都与北京大学合作由来已久、互动频频——早在2017年6月,成都市与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市校双方重点围绕战略决策咨询、科研与科技开发、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今年6月,双方开启了第二轮合作,在北京签署《成都市人民政府 北京大学战略合作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双方在推动天府永兴实验室建设、共建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共同开展人才招引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E03B9

在推动天府永兴实验室建设上,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担任天府永兴实验室主任。目前实验室已启动园区(一期)规划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评估等9个研究中心团队入驻,组建含院士、长江、杰青等高能级人才的100余人科研团队;加快实施省级科研项目7项,“碳大脑智慧管理平台”获批省级2022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基金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项目,承担绿色低碳横向课题3项。

在共建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上,北京大学汤超院士担任研究院理事长。依托研究院,加快建设定量系统生物学研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基因检测与编辑技术创新、免疫治疗技术创新、化学生物学前沿技术创新、解码衰老研究、生物分子智造研究等七个研究中心,力争5年内,聚集高层次人才600人以上,其中,国家级人才不少于20人;孵化10家引领创新型科技企业,培育1—2家上市企业。

在人才招引培养上,联合北京大学举办2场“蓉漂人才荟”活动,累计提供优质岗位近3000个,吸引20余万人次关注;依托落地四川天府新区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成都分院,开展在职双证MBA、EMBA、DBA教育,截至目前,毕业和在读学生人数共计340人,移动课堂到成都分院上课人数超过5000人次,来访教授超过100人次。

文章转自:成都日报锦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