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测定平台搭建从蛋白质表征、分子互作表征到生物活性分析的多层面大型仪器和高端技术支撑平台,可检测包括小分子、DNA、多肽、糖、蛋白质、病毒、细菌等在内的各种生物样品,涵盖蛋白质量表征、靶点发现与确认、高通量药物筛选、规模抗体筛选、结合表征、生物标志物发现、分子识别机制等相关研究。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测定平台将于8月5-6日在研究院举办“荧光相关光谱单分子分析仪培训”,8月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黄韶辉教授将为大家带来主题为“荧光相关光谱(FCS):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多功能单分子技术”的学术报告,8月6日开展仪器上机操作培训,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参加,共同学习交流。
学术报告
主题
荧光相关光谱(FCS):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多功能单分子技术
主讲人
黄韶辉教授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主持人
来鲁华教授
时间
2024年8月5日14:00-16:00
地点
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
3楼301会议室
成都市双流区新通南四路与和民街交叉口东南160米,前沿医学中心A2栋
报告人简介
黄韶辉,1998年获得美国堪萨斯大学的生物化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随后(1998-2001)在康乃尔大学应用和工程物理系开展博士后研究。2002-2009年,在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医学院的分子医药系任研究助理教授。2009-2013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环境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兼肺成像中心主任。自2014年起,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交叉科学所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摘要
在特定实验条件下检测分子浓度、大小、相互作用是生物医学、化学等研究领域的基本课题。以荧光相关光谱(Fluorescence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FCS)为代表的单分子荧光技术可在微量溶液样品中或单个活细胞内,以单分子分辨率,无需反应物分离(均相),快速(数秒至数分钟)检测分子或纳米颗粒的摩尔浓度、扩散系数/水动力半径、相互作用亲和力(KD值)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细胞信号传导机制、生物分子变性聚集、生物大分子液-液相分离、荧光探针光物理特性、高分子聚合物、外泌体、纳米药物、抗体筛选、疾病标志物检测等研究领域。黄韶辉团队开发了世界首款整合了荧光自相关和交相关技术的桌面式荧光相关光谱仪,以及可与多种倒置荧光显微镜配套并应用于活细胞内分子特性分析的FCS模块。此外,以上设备还整合了基于溶液样品的单分子荧光技术,比如ALEX smFRET。其解析的生物大分子动态结构-功能机制是对冷冻电镜、X光晶体衍射技术揭示的静态机制的关键补充,并对高通量药物筛选和超灵敏疾病标准物检测有着重要的潜在应用。
仪器培训
时间
2024年8月6日9:00-17:00
地点
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
2楼204实验室
成都市双流区新通南四路与和民街交叉口东南160米,前沿医学中心A2栋
主讲人
郑敦锦 中科奥辉应用工程师
培训日程安排
9:00-9:30 仪器操作流程、软件操作流程、软件数据分析
9:30-10:00 FCS浓度检测与扩散系数/水动力半径检测
10:00-11:00 FCCS分子互作检测
11:00-12:00 smFRET分析功能
13:30-17:00 上机操作培训
仪器简介
荧光相关光谱单分子分析仪SX300整合了FCS、FCCS、smFRET等单分子分析技术,可在微量溶液样品中或单个活细胞内,以单分子分辨率,无需反应物分离(均相),快速(数秒至数分钟)检测分子或纳米颗粒的摩尔浓度、扩散系数/水动力半径、相互作用亲和力(KD值)、构象变化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细胞信号传导机制、生物分子变性聚集、生物大分子液-液相分离、荧光探针光物理特性、高分子聚合物、外泌体、纳米药物、抗体筛选、疾病标志物检测等研究领域。
联系人
卞薇洁 bianweijie@aaib.pku.edu.cn
刘 丹 liudan@aaib.pku.edu.cn
(如有待测样品可提前联系卞老师)
报名方式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